348.第348章 奇袭神器-《越沧海》
第(2/3)页
果然小道姑的手上被灼烧炸出了一串潦浆泡,挑破了后敷了伤药,当时已经快结痂了。在钱惟昱的一片懊恼中,小道姑知道她在和另外那个舞刀弄枪的女人的战争中赢了一仗。
有了无烟火药硝化之后,钱惟昱原本不看好的火铳兵器也就被提到了具有可实践性的程度——在钱惟昱的一贯看法中,火绳枪这种烂货效果还不如神臂弓好使呢,无论是有效射程还是杀伤力,火绳枪都是个渣,唯一的好处,或许是对兵员的训练要求会更低。火枪兵器要发展到有其独到优势,至少也要燧发枪才有点看头。
以吴越国目前的冶金锻造工艺,加工修长且粗细均匀、圆面精准、毫无砂眼的步枪类枪管固然是做不到的,拉膛线的机床更是钱惟昱有生之年都不太可能弄的出来。但是如果不计较管壁强度、不追求高膛压、适当允许枪管内壁有一点细微的锥度余量、不顾火药爆破时的漏气问题,弄出一个合格的枪管还是可以做到的——宋朝时候的突火枪,就是一种打通了老竹竿竹节的原始管状火器,可见管状火器本身没什么绝对的技术瓶颈,差距只是在所耐受膛压的高低而已,如果可以忍受极低的初速和射程以换取低膛压,随便何种粗制滥造的铁皮管都可以做成枪管,只是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火器因为连和弓弩甚至飞刀比都毫无技术优势,所以没人用罢了。
仅仅用了一个月湖州长兴钢铁厂一处新开辟出来的军器监秘密作坊,就产出了几十根八寸长的短枪管。短枪对于发射膛压的要求很低,几乎不会炸膛,因为枪管短,对于发射药用量的要求也可以少一些,进一步降低后座力。在没有锥形弹的年代,弹丸要保证杀伤力,口径都要做的比锥形弹时代的枪械粗一些,所以后坐力本来就是一个大问题。
这玩意在最开始的测试中,会在发射的时候喷出明显的火光——那是密闭差、漏气导致的。有效的瞄准射程不过二十步,有效的杀伤射程也就三十步——也就是说,在三十步内被射中的人还是会死伤的,只是哪怕被射中了也是误打误撞中的,不是因为瞄准。
这样一件东西无论杀伤效率还是射程都不如弓弩,那么短时间内其存在的主要价值就只能是击发方便了。在攻城大师张思训的钻研下,扳机和击锤的联动机构被发明了出来,并且装上燧石形成燧发枪的击发机构。
钱惟昱要求制造一种可以预装6枚弹药的圆形弹轮——也就是后世左轮手枪的弹轮,这东西本身不复杂,张思训也搞了出来,唯一的遗憾是弹轮无法和后世的全体联动式左轮手枪那样扳机打一发转轮自动转一格,而是要打一枪后手动拨转轮转过60度的角度,让下一个位置上的弹丸和发射药对准枪管。为了防止对不准,张思训在弹轮上装了六个限位卡槽,每次拨动轮子之后一定要转满60度才会彻底卡紧,而如果没转到位就会松动而无法击发。
同时发射的时候因为弹轮和枪管之间的密封不可能加工得和后世的产品那般精良吻合、气密性过关,所以发射的时候哪怕是在弹轮前缘与枪管之间都会有火光冒出来。稍不留神就有可能烧伤持枪者握扳机的手。对于这个情况,张思训一边不得不给弹轮前缘再加装一块遮蔽铁片,防止发射时的火光引燃其他五个弹轮子巢内的子弹;而且不得不加长枪柄、延后扳机和击锤机关的位置,防止烧伤射击者的手,整支枪的轻便和美感就完全没有了,明明有效射程仅仅和手枪相仿,长度却比现代手枪长了一倍不止。
最后,这种武器的弹药,是一个大约四分粗细的圆柱形油纸筒,里面有一颗四分直径的铅丸压顶、后头是几十颗细碎的小铁砂,最后是大约一钱重的、浸了酒精的硝化发射药。整个弹药用油纸包起来倒也不仅仅是为了装弹方便,更多的是为了防止浸硝化的酒精风干——因为一旦酒精干了,硝化这种危险品很有可能在枪膛里就直接自爆。在五代十国时期,绝对不可能有丙-tong这种油性的硝化搭档来让硝化成为安全无烟火药,防止硝化自爆的只能是尽可能高度的烈性白酒这种山寨品。
一言以蔽之,这是一种枪管长八寸、连弹轮在内约一尺有效弹丸引导长度的连发火器。一次装弹可以对二十步内的目标开六枪,只是每次开枪的动作需要先手动拉开击锤、然后扣动扳机击发、最后再手动把弹轮转过六十度,哪怕是最熟练的人双手并用,也要两秒钟打出一发子弹。如果还要分出一只手来使用近战武器的话,那就更加低效了。这种武器只是低膛压火器的初级形态,依然只能执行特种任务,如果是战阵之上使用的话,还得确保先冲锋到二十步内。
……
和雪翻营,一夜疾行。顾长风的队伍果然在毫无斥候探马骚扰的情况下赶到了邢州城下。很显然,那些原本应该负有查明军情职责的人都被慕容延钊为了配合设局而放假了。顾长风也不搞什么偷偷摸摸的举动,直接就冲到城下开始对上面叫门——唯一收敛的地方,或许就是顾长风的人马没有打火把而已。
“速速开门放我等入城!上头谁是管事儿的,来一个人验明印信!”
第(2/3)页